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,已經影響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,由此帶來的過度緊張、焦慮等心理癥狀也困擾著人們。對此,專家表示,堅持運動則是緩解這種心理焦慮、調整心理狀態平衡的有限途徑之一。
運動能有效緩解心理焦慮
相關科研結果表明,節律性的運動可以抑制大腦皮質的焦躁狀態。同樣,在運動時,因為運動使身體生熱,大腦的視丘下部會察覺體溫升高,進而促使大腦皮質放松,使肌肉張力減小,降低肌梭對拉力的敏感度,最終減少大腦覺醒中樞對刺激的反饋,緩解了焦慮緊張的狀態。

運動是良醫,健康是責任。預防新冠肺炎,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第一責任人,而運動是提高自身免疫力、抵抗病毒的最好武器。83歲的鐘南山院士就是最好的榜樣,他堅持跑步70年,現今還能一口氣做10個引體向上。在抗疫一線奮戰,沒有好身體可不行。鐘南山常說,鍛煉就像吃飯一樣,是生活的一部分。一定要堅持運動,這樣才能享有好的生活質量。
運動強度過低效果不理想
雖然運動能夠有效緩解心理焦慮,但如果運動強度過低,其產生的效果就不盡如人意。運動和活動有著本質的區別,“強度過低的運動和日常散步之類的活動,能量消耗相對較低。對于拉伸筋骨作用明顯,但對于緩解心理焦慮作用較小。”
科學鍛煉防控,增強自身抵抗力,抵御病毒入侵,這是對自己、家人和社會最大的助力。運動鍛煉對身體健康有很關鍵的作用,能讓人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。尤其面對疫情,一些人容易情緒低落,體育運動獨特的刺激性、宣泄性等,可以排解焦慮、緊張、消沉的負面情緒,通過運動給身心帶來滿足感和愉悅感,緩減壓力,改善亞健康狀態。

當然,強身健體貴在堅持,效果不可能立竿見影。結合自身身體狀態,適量規律運動,科學鍛煉身體,保持樂觀情緒,享受居家樂趣,就能以更好的狀態回到學習工作中來。